经典的不流行
豆瓣不知道怎么猜我喜欢《out of africa》这个音乐专辑,16年前的电影音乐,刚下载完,听了一下,味道就像很久以前听过《时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一样,当然可能也有人会想到电影《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的音乐,感觉总是因人而异吧。《走出非洲》这部电影我倒没看过,估计也要下来看一下了,豆瓣里面登记这部专辑的人不多,经典的本来就不流行,只是不会因为时光而产生距离。
专辑名称:Out Of Africa
专辑制作:John Barry
发行日期:1990-10-25
唱片公司:Mca
专辑介绍: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理查的年轻剧作家在一次剧作演出大获成功后的答谢宴会上,意外遇上了一位他此前从未见过的、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她强行塞给他一只精美绝伦的古董金表,然后对他说了一句让他当时极为莫名其妙的话:“回到我身边来!”
八年后,这个理查终于发现,原来他和那个已于八年前的当晚过世的老妇人,实实在在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他最终决定,放弃现代文明的高科技生活,心甘情愿地选择了时光倒流七十年,与那七十年前的老妇人相遇……
这是一个悲情故事,但又浪漫得像一部成人的童话。片中许多细节都非常感人,如影片即将结束时的一些空镜头,十分出色地把男主人公那欲哭无泪的心死凄迷,渲染得极为淋漓尽致,让广大的观众也恨不能为之同声一哭!
在片中还有个很像《大话西游》中月光宝盒一样的道具,那就是老妇人开始送给理查的那只古董金表,它是在七十年后的这里,由她亲手交给他,再由他回到七十年后的那里,再亲手交还给她(喜爱《大话西游》的朋友,是不是感觉很熟悉?!)至于它到底是由哪里来的,恐怕连导演都说不清了。
影片的主题曲最终和本片一样成为了经典,它的完整题名为《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一支温柔多情、缠绵悱恻的钢琴协奏曲。此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拉赫马尼诺夫于1934年完成的一首钢琴与管弦乐作品,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第24首小提琴随想曲的主题而作,编号43。这首乐曲被导演拿来作为一件重要的音乐道具,起到了跨越时空、在男女主人公之间沟通心灵的作用。
后来还据说,本片中的音乐主题是JOHN BARRY自己创造的,片中不过是用到了《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那段非常著名的十八变奏(如男主角第一次在墙上看到画像时)。 而最最不可思议的是据以前看过的一本书上讲,JOHN BARRY的主题是将拉赫的十八变奏的五线谱上以某一线为中心,将上下的音符翻转过来,就成了这一同样动人的主题。想想绝对是不可思议!
本片最终获得当年多项奥斯卡提名,虽然最后几乎是一无所获,但完全无损于它的经典地位。
最难忘的时刻:两人历尽磨难终于幸福地在一起了,并无限憧憬地畅想着两人美好的未来,然而,就在那极为美好的早餐时刻,乐极生悲的理查突然在1902年的当时,从他那由现代社会穿过来的、他特意参考历史资料订做的古式西装口袋里,极为意外地掏出了一枚清楚无比地写着“1972”字样的硬币!于是,在女主人公撕心裂肺的凄厉呼喊中,理查“愀”地一声,回到了……500年前?不,是70年后,1972年!:)
从此两人古今相隔,幸福的光景不复再现。想想那可怜的女人一直要苦等七十年后才能再见到她心爱的男人,并在再见到他(而他当时还不认识她)的当晚孤独地去逝,让人怎不为之痛掬一把同情之泪呢!
专辑曲目:
1. Somewhere in Time
2. Old Woman
3. Journey Back in Time
4. Day Together
5.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 Chet Swiatkowski
6. Is He the One? - Chet Swiatkowski
7. Man of My Dreams
8. Return to the Present
9. Theme from Somewhere in Time - Roger Williams
专辑名称:Out Of Africa
专辑制作:John Barry
发行日期:1990-10-25
唱片公司:Mca
专辑介绍:
音乐赏析,在题材涉及非洲这片神奇大地的各国影片中,美国导演西德尼·波拉克于1985年拍摄的《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或译“远离非洲”)无疑是最具艺术性、最富有内涵的一部。它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原作音乐等7个奖项。影片配乐由英国作曲家约翰·巴里创作。
全片是从女作家卡琳·布里克森的回忆开始的。1914年,卡琳和瑞典男爵布罗尔·布里克森离开故乡丹麦,来到了位于非洲东部的原英国殖民地肯尼亚。结婚后他们共同经营着一个很大的咖啡种植园。刚到非洲的卡琳有一次在没有随身带枪的情况下遇到一只狮子,多亏出身贵族的英国人丹尼斯救了她。卡琳深深地爱上了丹尼斯。由于丹尼斯我行我素、豪放不羁的性格,尽管两人心心相印,但他们的关系却时断时续。1930年,一场大火葬送了卡琳的咖啡种植园。不久丹尼斯也因飞机失事丧生。丹尼斯曾送给她两样礼物:一支钢笔和一次飞行。是他用飞机把她带上了天。翱翔在蓝天中,她觉得自己是在“通过上帝的眼睛”俯瞰美丽富饶的非洲大地。随着丹尼斯的死一切都逝去了,带着心中最珍视的两件礼物,卡琳满怀失落与惆怅地离开了她热爱的这片大陆。她永远不会忘记,丹尼斯在打猎时还带着留声机,他带着“3支来复枪,一个月的乾粮,还有莫扎特……”。
出现在片头的配乐主题,是作曲家根据影片一开始我们就听到、而且后来一再出现的一首古典乐曲——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主题的动机创作的。这是男主人公丹尼斯最喜爱的音乐作品。我们听到的这一旋律因此具有一种典雅、高贵的品质,同时又带有着作曲家约翰·巴里最鲜明、最迷人的创作特征。它节奏沉稳,和声宽广,旋律优美,舒展流畅,是约翰·巴里最受人喜爱的银幕旋律之一。在摄影机优秀而忠实地再现的辽阔壮丽的原野上,通过音乐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大地的律动、万物的呼吸和泥土的芳香。
莫扎特的作品在影片《走出非洲》中是以“画面有源音响”方式出现的。从丹尼斯送给卡琳一架留声机的情节起,我们就不断地听到莫扎特的几首器乐作品片段。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积极参与了故事叙事的,是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这部作品莫扎特大约创作于其生命中最后的岁月——1791年,其中第二乐章明显带有室内乐性质。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乐章已被多次使用在世界电影作品中。单簧管独奏的主题质朴宁静、意味深长。在影片的后半部它时时伴随男主人公丹尼斯在镜头中出现。丹尼斯一向不愿受到情感的羁绊与家庭的束缚,拒绝了卡琳想共同生活的愿望。他习惯了独往独来,注定要漂泊一生。在卡琳听着留声机播放的音乐,苦苦等候心上人再度光临的场景中,独奏单簧管静静的旋律似乎在加深她心中的孤寂和失望。
《走出非洲》女主角卡琳由公认的美国首席职业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她的丈夫布罗尔由奥地利着名演员克劳斯·玛利亚·布兰道尔(Klaus Maria Brandauer)扮演。这位奥地利演员中国观众应该不陌生。大约十几年前北京电视台播放的由法国百代制片公司出品的连续剧《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克利斯朵夫的扮演者就是布兰道尔。
《走出非洲》男主角丹尼斯的扮演者是一位最富于魅力的银幕偶像——罗伯特·雷德福。他扮演的那位金发的丹尼斯一身贵族气质。他豪放不羁、云游四方、惟我独尊、风流倜傥。是他驾着一架黄色的飞机从天而降,把自己的女友带上蓝天,让她有机会通过上帝的眼睛俯瞰他们热爱的这块神奇、富饶的大陆。画面上,随着飞机的爬升和景色的变化,音乐的织体在不断地丰满,音色也在不断地变幻。当音乐中的情绪积累到饱和的时候,随着镜头切换成飞机飞行在一大片白色鸟群上空的近景,片头音乐主题一泻千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卡琳心中饱涨的澎湃激情。这是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一组画面。在空中,被深深感动的卡琳沉醉地向座舱后方伸出了手……。
《走出非洲》是一部高品位的、几乎没有商业痕迹的名副其实的大片。它以一种含蓄的怀旧情调,表现了本世纪初人们面对现代文明的畸形发展及其对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侵袭而产生的反思与自省。影片通过故事情节、大量富有诗意的画面和主人公的自白,反映了以卡琳为代表的生活在殖民地的欧洲移民们对于回归自然的向往,以及他们对于土着民族古扑民风的眷顾。影片音乐在取材方面,也表现出了对于非洲民间音乐的尊重以及创作整体构思的全面与丰富。
专辑曲目:
1. I Had a Farm in Africa (Main Title from Out of Africa)
2. I'm Better at Hello (Karen's Theme I)
3. Have You Got A Story For Me
4. Concerto For Clarinet and Orhestra
5. Safari
6. Karen's Journey - Siyawe (African Traditional)
7. Flight Over Africa
8. I Had A Compass From Denys (Karen's Theme II)
9. Alone On The Farm
10. Let the Rest of the World Go By
11. If I Know a Song of Africa (Karen's Theme III)
12. End Title (You Are Karen)
————————————————————————————————————音乐赏析,在题材涉及非洲这片神奇大地的各国影片中,美国导演西德尼·波拉克于1985年拍摄的《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或译“远离非洲”)无疑是最具艺术性、最富有内涵的一部。它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原作音乐等7个奖项。影片配乐由英国作曲家约翰·巴里创作。
全片是从女作家卡琳·布里克森的回忆开始的。1914年,卡琳和瑞典男爵布罗尔·布里克森离开故乡丹麦,来到了位于非洲东部的原英国殖民地肯尼亚。结婚后他们共同经营着一个很大的咖啡种植园。刚到非洲的卡琳有一次在没有随身带枪的情况下遇到一只狮子,多亏出身贵族的英国人丹尼斯救了她。卡琳深深地爱上了丹尼斯。由于丹尼斯我行我素、豪放不羁的性格,尽管两人心心相印,但他们的关系却时断时续。1930年,一场大火葬送了卡琳的咖啡种植园。不久丹尼斯也因飞机失事丧生。丹尼斯曾送给她两样礼物:一支钢笔和一次飞行。是他用飞机把她带上了天。翱翔在蓝天中,她觉得自己是在“通过上帝的眼睛”俯瞰美丽富饶的非洲大地。随着丹尼斯的死一切都逝去了,带着心中最珍视的两件礼物,卡琳满怀失落与惆怅地离开了她热爱的这片大陆。她永远不会忘记,丹尼斯在打猎时还带着留声机,他带着“3支来复枪,一个月的乾粮,还有莫扎特……”。
出现在片头的配乐主题,是作曲家根据影片一开始我们就听到、而且后来一再出现的一首古典乐曲——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主题的动机创作的。这是男主人公丹尼斯最喜爱的音乐作品。我们听到的这一旋律因此具有一种典雅、高贵的品质,同时又带有着作曲家约翰·巴里最鲜明、最迷人的创作特征。它节奏沉稳,和声宽广,旋律优美,舒展流畅,是约翰·巴里最受人喜爱的银幕旋律之一。在摄影机优秀而忠实地再现的辽阔壮丽的原野上,通过音乐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大地的律动、万物的呼吸和泥土的芳香。
莫扎特的作品在影片《走出非洲》中是以“画面有源音响”方式出现的。从丹尼斯送给卡琳一架留声机的情节起,我们就不断地听到莫扎特的几首器乐作品片段。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积极参与了故事叙事的,是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这部作品莫扎特大约创作于其生命中最后的岁月——1791年,其中第二乐章明显带有室内乐性质。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乐章已被多次使用在世界电影作品中。单簧管独奏的主题质朴宁静、意味深长。在影片的后半部它时时伴随男主人公丹尼斯在镜头中出现。丹尼斯一向不愿受到情感的羁绊与家庭的束缚,拒绝了卡琳想共同生活的愿望。他习惯了独往独来,注定要漂泊一生。在卡琳听着留声机播放的音乐,苦苦等候心上人再度光临的场景中,独奏单簧管静静的旋律似乎在加深她心中的孤寂和失望。
《走出非洲》女主角卡琳由公认的美国首席职业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她的丈夫布罗尔由奥地利着名演员克劳斯·玛利亚·布兰道尔(Klaus Maria Brandauer)扮演。这位奥地利演员中国观众应该不陌生。大约十几年前北京电视台播放的由法国百代制片公司出品的连续剧《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克利斯朵夫的扮演者就是布兰道尔。
《走出非洲》男主角丹尼斯的扮演者是一位最富于魅力的银幕偶像——罗伯特·雷德福。他扮演的那位金发的丹尼斯一身贵族气质。他豪放不羁、云游四方、惟我独尊、风流倜傥。是他驾着一架黄色的飞机从天而降,把自己的女友带上蓝天,让她有机会通过上帝的眼睛俯瞰他们热爱的这块神奇、富饶的大陆。画面上,随着飞机的爬升和景色的变化,音乐的织体在不断地丰满,音色也在不断地变幻。当音乐中的情绪积累到饱和的时候,随着镜头切换成飞机飞行在一大片白色鸟群上空的近景,片头音乐主题一泻千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卡琳心中饱涨的澎湃激情。这是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一组画面。在空中,被深深感动的卡琳沉醉地向座舱后方伸出了手……。
《走出非洲》是一部高品位的、几乎没有商业痕迹的名副其实的大片。它以一种含蓄的怀旧情调,表现了本世纪初人们面对现代文明的畸形发展及其对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侵袭而产生的反思与自省。影片通过故事情节、大量富有诗意的画面和主人公的自白,反映了以卡琳为代表的生活在殖民地的欧洲移民们对于回归自然的向往,以及他们对于土着民族古扑民风的眷顾。影片音乐在取材方面,也表现出了对于非洲民间音乐的尊重以及创作整体构思的全面与丰富。
专辑曲目:
1. I Had a Farm in Africa (Main Title from Out of Africa)
2. I'm Better at Hello (Karen's Theme I)
3. Have You Got A Story For Me
4. Concerto For Clarinet and Orhestra
5. Safari
6. Karen's Journey - Siyawe (African Traditional)
7. Flight Over Africa
8. I Had A Compass From Denys (Karen's Theme II)
9. Alone On The Farm
10. Let the Rest of the World Go By
11. If I Know a Song of Africa (Karen's Theme III)
12. End Title (You Are Karen)
专辑介绍: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理查的年轻剧作家在一次剧作演出大获成功后的答谢宴会上,意外遇上了一位他此前从未见过的、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她强行塞给他一只精美绝伦的古董金表,然后对他说了一句让他当时极为莫名其妙的话:“回到我身边来!”
八年后,这个理查终于发现,原来他和那个已于八年前的当晚过世的老妇人,实实在在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他最终决定,放弃现代文明的高科技生活,心甘情愿地选择了时光倒流七十年,与那七十年前的老妇人相遇……
这是一个悲情故事,但又浪漫得像一部成人的童话。片中许多细节都非常感人,如影片即将结束时的一些空镜头,十分出色地把男主人公那欲哭无泪的心死凄迷,渲染得极为淋漓尽致,让广大的观众也恨不能为之同声一哭!
在片中还有个很像《大话西游》中月光宝盒一样的道具,那就是老妇人开始送给理查的那只古董金表,它是在七十年后的这里,由她亲手交给他,再由他回到七十年后的那里,再亲手交还给她(喜爱《大话西游》的朋友,是不是感觉很熟悉?!)至于它到底是由哪里来的,恐怕连导演都说不清了。
影片的主题曲最终和本片一样成为了经典,它的完整题名为《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一支温柔多情、缠绵悱恻的钢琴协奏曲。此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拉赫马尼诺夫于1934年完成的一首钢琴与管弦乐作品,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第24首小提琴随想曲的主题而作,编号43。这首乐曲被导演拿来作为一件重要的音乐道具,起到了跨越时空、在男女主人公之间沟通心灵的作用。
后来还据说,本片中的音乐主题是JOHN BARRY自己创造的,片中不过是用到了《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那段非常著名的十八变奏(如男主角第一次在墙上看到画像时)。 而最最不可思议的是据以前看过的一本书上讲,JOHN BARRY的主题是将拉赫的十八变奏的五线谱上以某一线为中心,将上下的音符翻转过来,就成了这一同样动人的主题。想想绝对是不可思议!
本片最终获得当年多项奥斯卡提名,虽然最后几乎是一无所获,但完全无损于它的经典地位。
最难忘的时刻:两人历尽磨难终于幸福地在一起了,并无限憧憬地畅想着两人美好的未来,然而,就在那极为美好的早餐时刻,乐极生悲的理查突然在1902年的当时,从他那由现代社会穿过来的、他特意参考历史资料订做的古式西装口袋里,极为意外地掏出了一枚清楚无比地写着“1972”字样的硬币!于是,在女主人公撕心裂肺的凄厉呼喊中,理查“愀”地一声,回到了……500年前?不,是70年后,1972年!:)
从此两人古今相隔,幸福的光景不复再现。想想那可怜的女人一直要苦等七十年后才能再见到她心爱的男人,并在再见到他(而他当时还不认识她)的当晚孤独地去逝,让人怎不为之痛掬一把同情之泪呢!
专辑曲目:
1. Somewhere in Time
2. Old Woman
3. Journey Back in Time
4. Day Together
5.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 Chet Swiatkowski
6. Is He the One? - Chet Swiatkowski
7. Man of My Dreams
8. Return to the Present
9. Theme from Somewhere in Time - Roger Williams
1 条评论:
猪头。听得少乱说。heihei..
发表评论